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详细内容

天长农商银行张铺支行轮好“三板斧”旺季营销不再难
发布日期: 2019-2-17 20:14:31     浏览人次: 3176    

1月3日晚天长农商银行召开2019年一季度业务经营暨“迎新春”业务竞赛视频动员大会,张铺支行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总行会议精神,第一时间召开支行会议,学习“迎新春”竞赛方案并讨论确定任务分配,制定出考核计划,根据岗位分工将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个员工,每天利用晨会公布员工业绩情况,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截至2019年2月15日,存款较年初上升4603.16万元,完成一季度计划目标的179.81%,贷款较年初上升1052.36万元,完成一季度计划目标的 150.34%,开局势头良好。

一是与客户成为朋友。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同时随着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物理网点的分布对客户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这就造成了客户的资产放在哪家银行都一样,买谁家的产品都一样,要想把客户留住就需要感情来维系。在营销产品的时候,做到与客户交朋友,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拉近与客户的距离,锁定客户,打开客户圈。春节前对辖区商户送新钞上门,节日期间做到服务不打烊,从大年初一就正常开门营业。今年以来,该支行开立对公账户15户,其中企业客户8户,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不间断上门营销宣传,合计营销存款2000万元。此外通过对目标客户的营销,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存款上升约2000万元。全面开展客户授信,立足当地市场,组织对街道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能人、政府部门等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开展授信。在走访过程中获悉张铺镇政府部分工作人员有消费需求,但碍于情面,不愿去银行柜台办理信贷,该支行立即安排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当天办理好易贷卡手续,目前已新授信公务员8户,授信金额270万元,用信150万元,在机关单位获得一致好评;获悉张铺部分企业有资金需求,但苦于没有抵押物,支行负责人积极宣传本行信贷产品,根据企业现状,推介“银政担”业务,并带领企业接洽担保公司,通过“税融通”的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目前已对企业友联物流、春晓工艺品授信240万元,用信240万元;在走访过程中,推行户户授信,对回乡创业人员重点走访,获知阮某经营注塑机制造,有订单、有产品,苦于资金不足,支行立即安排客户经理上门对接,迅速收集资料上报信贷管理部,于2个工作日内发放资金150万元,阮某直夸“农商行确实办理业务飞速,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二是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技能。面对多元化的竞争格局,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较量”不再是纯粹的比业务、比设施、比速度,转而投向全面化的服务质量比拼,拼周到、拼创新、拼高效。我行要求员工利用闲暇时间多学习,多总结,做足准备,备足信心,才能更好地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让年轻员工教会老员工如何操作下载手机银行和网上办理易贷卡等电子银行业务,掌握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程,提高每位员工营销和处理问题的潜力。通过学习和培训,熟练掌握各种产品的特点和分析适用人群,向客户作个性化的推介,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留住了客户,赢得客户的信任,为进一步营销打下基础。

三是用心维护老客户。长期以来,我们营销人员关心的往往把营销的重点集中在争夺新顾客上。其实,与新顾客相比,老顾客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在维护客户的过程中要用心,使其资产保值增值,满足客户的理财的需求。张铺支行推行营销“三个一”原则,主动与老客户进行沟通与联系,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个微笑,虽然简单,但是有效。1月25日总行开始发行大额存单,该支行及时将发行大额存单利率上浮55%的信息告知重要老客户,目前已营销大额存单4笔,金额 200 万元;预约3年期存入1笔40万元;代销贵金属 1.89万元。以符合杜鹃信用卡业务客户为基础来营销高质量手机银行以及ETC,已营销ETC 9户。此外,通过汽车按揭来营销我行电子银行业务,做到每营销一户汽车按揭贷款,都要营销手机银行、信用卡和ETC。

随着经济的发展,支行每位员工都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业务竞争越来越大,只能以勤快带来新客户,只有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留住老客户。该支行每位员工将把压力化成动力,将焦虑变成能量,集思广益,团结互助,赢得2019年的开门红,在接下来的旺季营销中,争取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郑经文 徐付海)

    
[字体: ] [打印] [关闭]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动态 | 自律维权 | 社会责任 | 员工风采 | 法律法规
滁州市银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huzhou Banking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滁州市凤凰东路476号  电话:0550-3078601  邮箱:czbanker@163.com
      皖ICP备12018106号
皖公网安备 34110202000215号